通訊員:何春霞
2020年春天,因新冠疫情蔓延,所有學校不得不推遲開學,但“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武漢大學根據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廳對疫情防控期間高校教學工作的統一部署,快速建立了網絡虛擬教室,並協助老師網上建課。2020年2月17日武漢大學正式對全體本科生進行網絡教學。在全校師生如火如荼地進行“教”與“學”的過程中,教育技術與教學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也有條不紊地展開了線上教學督導工作,為線上教學保駕護航。

網絡虛擬教室
在網絡虛擬教室系統裏,這一個個小方塊上的數字編號與武大教學樓裏真實的教室號碼一一對應,它既是老師的虛擬三尺講台,也是中心員工新的工作陣地。中心的工作人員們每天8點準時點開教室狀態上顯示“上課中”的教室號,進入虛擬課堂對老師上課情況進行巡查記錄。
老師沒建課,也沒填寫上課方式;有了學習方式,點進去卻什麼課程內容都沒有;老師的課件打不開;老師僅留下的一串數字……雖説開學之初,學校進行了操作培訓,但真正登錄進虛擬教室遇到這些問題,大家多少還是有些忐忑。網上巡查工作是個新事物,如何做,怎麼記錄?為保障網上教學順利展開應該提出什麼意見?這一個個問題成了巡查工作中的“攔路虎”。
但辦法總比困難多,上課方式不知道,沒關係,一個個找,總會找到。數字代表的是什麼,一個個輸入去試,終於弄清楚老師留下的號碼其實是QQ羣號。中心所負責信息學部的校區有144間公共教室,對應144間虛擬教室,數量多且課程安排比較密集,員工們每天要時時盯着冷冰冰的手機或電腦屏幕查看裏面所需要的信息,1-2節課程巡查完畢,接着3-5節,再接着6-8節……直到11-13節,天天如此,但所有人從沒有怨言,更沒有退縮。大家羣策羣力,互通有無,努力為教學工作保駕護航。
疫情肆虐之際,王新華老師自己被困在外地,卻還在微信羣裏每天為大家加油鼓勁,組織協調信息學部校區教學方面的所有工作;廖小明老師被阻隔在深圳的酒店無法返回武漢,仍積極建言獻策,參與到巡查工作中;倪曉暉老師除了做好巡查工作,還得負責退休老師情況統計,各種數據報表彙總上報;張少卿老師是個90後帥小夥,積極報名加入學校志願者隊伍,下沉一線為退休老師送藥送温暖,彰顯出年輕黨員應有的責任與擔當;薛國慶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羣眾也積極要求下沉社區,為退休老師服務。


巡查記錄表(2月17日開學直至目前,這樣的記錄表每天一張)
繪製的一張張表格,看似平凡,但卻是一份來之不易沉甸甸的答卷,所有武大人都在上面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供圖:本科生院 編輯:相茹、付曉歌)